以科技賦能筑牢施工安全防線 |
|||||
|
|||||
近日,水電一局羅泊河項目炭山隧洞施工現場傳來技術革新喜訊,面對隧洞邊墻及頂拱多處掉塊、小區域塌方的嚴峻挑戰,施工團隊果斷將傳統砂漿錨桿替換為中空錨桿,以科技賦能筑牢施工安全防線,全力保障工程順利推進。 走進水電一局羅泊河項目炭山隧洞施工現場,曾經碎石掉落的嘈雜聲已悄然消失。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,在前期施工中,傳統砂漿錨桿工藝弊端凸顯,難以應對炭山隧洞復雜地質狀況。其先灌漿后插筋的操作方式,使得上仰斜錨桿施工時砂漿流失率高達30%,注漿密實度僅能達到75%左右,桿體與巖壁間的空隙嚴重削弱錨固效果。同時,由于缺乏墊板和螺母,無法及時對巖體施加托板力,在開挖初期,巖體位移難以得到有效控制,致使炭山隧洞邊墻及頂拱的掉塊、塌方風險劇增。據統計,采用傳統工藝施工期間,每月平均發生15起小規模掉塊事件,3起小區域塌方,嚴重影響施工進度與人員安全。 中空錨桿的應用成為破局的“金鑰匙”。施工現場技術員展示道,中空錨桿的中空結構讓其兼具注漿管功能,配合止漿塞與排氣孔,在上仰孔施工時砂漿流失率幾乎為零,注漿飽滿度能穩定保持在95%以上。安裝時,無需現場加工螺紋,工人僅需幾分鐘就能完成墊板和螺母安裝,對巖層施加預壓,施工效率提升近40%。在注漿環節,漿液以樹狀擴散,與圍巖緊密結合,不僅改良了巖體性質,還讓錨桿的主動承載能力大幅增強。自采用中空錨桿后,監測數據顯示,炭山隧洞邊墻及頂拱區域的圍巖變形量減少了60%,有效遏制了掉塊與塌方現象。 為保障中空錨桿技術高效落地,水電一局羅泊河項目炭山隧洞施工團隊迅速行動。一方面,結合現場實際,反復研討打磨,將每個施工環節量化、規范化;另一方面,開展“理論+實操”一體化專項培訓,組織全員進行系統學習,確保每位施工人員都能熟練掌握新技術要點。“新錨桿投入使用后,不僅施工安全更有保障,工程進度也顯著加快。”項目負責人欣喜地表示,“按照當前施工節奏,炭山隧洞有望提前貫通,這將為羅泊河項目整體推進注入強大動力!” 此次中空錨桿技術在炭山隧洞的成功應用,不僅為羅泊河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,也為項目后續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。未來,水電一局羅泊河項目團隊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,深化中空錨桿等先進工藝的應用,攻克更多施工難題,為打造精品工程、推動公司在滇項目完美履約貢獻力量。 ? |
||||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