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員的“第一節實踐課” |
||||
|
||||
戈壁的晨光剛漫過塔吊的鋼架,我便已站在項目部的院子里,指尖下意識觸到胸前的黨徽。金屬的涼意混著漸起的熱浪,在掌心烙下一種奇異的篤定——這是我作為中共黨員來到哈密抽水蓄能工地的第二天,也是作為新員工的“實踐開端”,正隨著風沙一同鋪展。 早飯時,食堂的蒸汽里飄著饅頭的麥香,我快速吃完,抓起安全帽往邊坡方向走。昨天的風把臨時圍網吹得簌簌作響,入黨誓詞里“對黨忠誠、積極工作”的字句忽然在腦里清晰——積極工作,不就是在這樣的細節里守住防線?沿著被車輪碾實的便道往上走,沙粒鉆進鞋縫,硌得腳掌發疼,卻讓每一步都踩得更實。遠遠看見防護網的一角松了,繩結在風里搖晃,我趕緊從工具袋摸出鉗子,學著前輩的樣子擰轉繩頭。粗糙的繩子磨得手心發紅,可當繩結重新繃緊,看著防護網穩穩貼住坡面,忽然懂得:黨員的先進性,從不是喊出來的,是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,把該做的事做好。 正午的日頭曬得地面發白,鋼筋堆在陽光下泛著刺眼的光。我走到綁扎區,看工人師傅們彎著腰,把鋼筋捆扎成網格。蹲下身檢查間距時,汗水順著安全帽的邊緣往下淌,滴在鋼筋上,瞬間洇成一小片深色。發現一處綁扎點的鐵絲繞得不夠緊,我輕聲提醒師傅,他抬頭看了看我胸前的黨徽,笑著說:“新來的黨員同志還挺細。”說著便重新纏緊鐵絲。那一刻忽然懂得:黨員的威信,是在“較真”里立起來的,你對標準認真,別人才會對工作上心。 午休時坐在料場的陰影里,看遠處的壓路機在邊坡上來回碾軋。機器的轟鳴里,滾筒每一次落下,都像是給大地一個沉穩的承諾。我想起黨章里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”的宗旨——在這里,服務人民,就是把工程建牢,讓它經得起歲月的考驗。壓路機師傅停下車喝水,我走過去問操作的要領,他指著儀表盤說:“壓實度不是看機器跑了多少趟,是看土里的氣排沒排凈。”這話讓我心頭一動:管理也像壓路,不是看走了多少流程,是看問題真的解決了沒有。 傍晚的風軟了些,夕陽把工地染成金紅色。我站在即將澆筑的基坑邊,看工人師傅們用鐵鍬把散落的石子歸攏,看實驗員把新做的試塊小心放進箱子,這一切都帶著鮮活的力量,比任何教科書都更能說明“實踐出真知”——而黨員的成長,從來都是在這樣的實踐里,把初心磨成銳氣。 回宿舍的路上,黨徽的溫度還留在胸前。戈壁的夜空綴滿星星,比城市里亮得多,像無數雙眼睛,注視著這片正在生長的工地。我想起出發前支部書記的話:“到了工地,就把自己當塊磚,哪里需要往哪里砌。”現在才懂,這塊“磚”要經得起日曬雨淋,要扛得住風吹沙打,更要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,牢牢站穩。 作為黨員,作為項目管理團隊的一員,能做的,就是把每個細節刻進心里,把每份責任扛在肩上。在哈密抽蓄蓄能電站的工地上,我的“實踐課”才剛剛開始,而胸前的黨徽,會始終是最亮的指引——讓青春的汗水,混著混凝土的漿,澆筑成經得起檢驗的答卷。 |
|||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
|